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第五届欧亚体育产业国际论坛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1-29


2024年11月18日,以“全球体育融合:加强合作与参与,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欧亚体育产业国际论坛在法国里昂商学院巴黎校区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体育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联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共同主办,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和法国里昂商学院欧亚体育产业中心承办,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提供学术支持。

论坛开幕式于当地时间上午9时举行,来自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大会报告专家与里昂商学院50余名研究生现场参加了本次论坛。里昂商学院副校长、亚洲校区校长王华教授与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圣鑫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法国里昂商学院欧亚体育产业中心主任安托万·海纳特(Antoine Haincourt)教授主持仪式。

王华副校长首先向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对联合主办单位表示感谢。他指出,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在巴黎奥运会举办地召开本次论坛具有特殊意义,论坛主题高度契合奥林匹克精神,希望论坛可以加强各国体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体育产业的发展之道,推动全球体育事业迈向新高度。


受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周启迪委托,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圣鑫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李圣鑫全面回顾中法关系与欧亚体育产业国际论坛历程。他分析了国际体育领域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强调了论坛主题的及时性,希望论坛紧跟时代、凝聚智慧,加强合作与参与,助力体育全球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大会主报告由安托万·海纳特教授和李圣鑫教授主持。 来自法国的埃里克·莫宁教授、北京体育大学的孙葆丽教授、德国的于尔根·米塔格教授、英国的西蒙·查德威克教授四位专家分别进行了大会主报告。

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University of Franche Comté)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莫宁(Eric Monnin)教授以巴黎奥运会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为主题进行演讲。他探讨了自1956年奥运会首次提出遗产概念以来的发展演变,强调主办城市应兼顾有形的基础设施收益与无形的社会、环境影响,确保留下深远的奥运遗产。


北京体育大学的孙葆丽教授从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战略创新、遗产规划创新、遗产实施创新等三个层次阐述了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的创新措施。作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首届在筹办全周期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的创新探索为未来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治理思路,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标杆。


德国科隆体育大学(German Sport University Cologne)欧洲体育发展与休闲研究院院长于尔根·米塔格(Jürgen Mittag)教授探讨了巴黎2024奥运会与2024年德国欧洲杯的社会、政治与经济影响。他称赞巴黎奥运会的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并讨论了围绕俄罗斯运动员参赛问题的持续争议。


来自英国的全球体育营销专家西蒙·查德威克教授(Simon Chadwick)教授展望了2050年亚非欧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他指出,当前全球体育产业总价值预计达到1.5万亿美元,随着美国在全球体育产业份额的下滑,体育的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亚非欧地区将引领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新兴体育项目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应用。


当日下午进行的奥运主题分论坛由安托万·海纳特主持。来自中国和法国的三位嘉宾围绕奥运遗产、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奥运赛事与旅游发展等主题进行口头报告。

北京体育大学李圣鑫教授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事遗产的可持续利用为例,探讨了大型赛事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强调了北京冬奥会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围绕体育赛事遗产可持续利用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


沈阳体育学院邵凯教授回顾了中国40年来在夏季奥运会中的表现,他总结了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模式,但也指出了中国在奥运项目上的非均衡发展和奥运文化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


法国蔚蓝海岸大学(Université Côte d’Azur)徐青副研究员探讨了体育赛事对旅游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她提出了一种预测大型体育赛事成功与否的理论模型,强调了城市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对体育赛事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在圆桌讨论环节,里昂商学院欧亚体育产业中心主任安托万·海纳特教授与德国科隆体育大学于尔根·米塔格教授、北京体育大学李圣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兆红教授和沈阳体育学院邵凯教授等四位学者围绕欧亚地区新兴体育项目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对话。嘉宾们讨论了传统体育规则的适应、新兴体育的女性参与、青少年的普及推广等关键因素,并探讨了中国在推动和支持新兴体育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数字经济与体育参与分论坛由李圣鑫教授主持,来自北京体育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三位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应用、体育参与等主题进行口头报告。

北京体育大学副研究馆员刘润芝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应用场景、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她指出人工智能在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观众体验、创建环保型社会、推动电子竞技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算法偏见、安全、隐私侵犯、技术误判、技术依赖等方面的风险。


北京师范大学的许寒冰副教授与王兆红教授探讨了数字经济在提升中国冰雪韧性方面的作用。她们认为中国冰雪产业韧性由抵抗能力、恢复能力、适应能力与变革能力构成,提出应从夯实数字基础,构筑抵抗能力;加强数字应用,提升恢复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适应力;改善数字环境,加强变革能力来提高冰雪产业韧性。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数字体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大勇介绍了中国数字体育的快速发展。他分享了中国数字体育应用的各种场景,特别是在智慧场馆的进展、足球与篮球等运动项目大数据管理及平台建设,以及电子竞技的崛起对中国数字体育的促进。

北京体育大学讲师刘鶄深入探讨了体育参与和社会信任之间的紧密联系。借助回归分析的方法,她论证了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有效增强个体的社会网络,还能显著提升社会信任度,这一积极效应在不同性别、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居住环境间均得到了显著体现。

闭幕式环节,李圣鑫教授与安托万·海纳特教授代表主办单位中对所有参会者表示感谢,并强调了在推动全球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中,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同时向与会专家发出邀请,期待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欧亚体育产业国际论坛上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体育商业与全球合作的相关议题。


欧亚体育产业国际论坛是北京体育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于2020年联合发起主办的年度重要国际学术论坛。自2020年12月首届论坛举办以来,已在中国连续举办四届。2023年5月北京体育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两校合作关系进入新阶段。2024年,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第五届欧亚体育产业国际论坛在里昂商学院巴黎校区召开,是落实两校务实合作交流的重要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