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2025第二届国际体育组织治理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体育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主办,北京体育大学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管理学院共同承办,论坛的主题为“全球体育治理可持续发展”,来自国内外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周启迪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旨在回应时代关切,聚焦全球体育治理议题,凝聚多方智慧,共商发展路径。他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体育治理体系面临的结构性失衡与现实挑战,指出推动其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紧迫性,并呼吁与会代表加强合作、凝聚共识,共同探索全球体育治理新格局。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中,海内外专家围绕国际体育秩序变革、体育善治、全球体育治理、体育对外交流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温州大学奥林匹克与全球体育善治研究院院长易剑东教授围绕“国际体育秩序变革背景下中国奥委会的改革理念研究”作大会主报告,剖析当前国际体育治理体系面临的挑战。他指出,在政治冲突频发、逆全球化、传统欧洲体育团结模式受冲击、赛事经济失衡、国际组织公信力下滑的形势下,需推动系统性改革。基于此,易剑东教授提出要推动国际奥委会向开放式、协作型、学习型组织转型;要完善人才机制、加大资源投入,提升中国体育组织国际地位;要通过专业化国际发声,分享中国经验,塑造大国体育形象,增强我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

瑞士联邦体育学院原院长瓦尔特·曼吉森(Walter Mengisen)教授以“瑞士体育诚信机构:善治的范本”为题进行报告。他指出该机构是体育善治典范,其核心工作深度融合以康德“定言命令”为哲学基础的体育伦理宪章与严格的反兴奋剂体系。瑞士体育诚信机构(SSI)职责超越传统反兴奋剂检测与教育,作为国家举报中心,建立从受理、调查到裁决的规范化流程处理体育伦理违规行为。瓦尔特·曼吉森教授提出通过稳定预算支持、严格遵循《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以及开发实用工具、推广在线课程等,瑞士体育诚信机构(SSI)构建了致力于营造公平干净体育环境的综合治理体系。

扬州大学任慧涛教授从全球体育治理当代思潮及其谱系研究角度,将“全球体育”界定为需规范处置的全球公共物品,构建三维谱系梳理当代思潮。空间秩序上,多边、国家与单边主义相互博弈;价值理性上,商业、福祉与制度主义各有侧重;权力拓扑上,传统等级制受网络化与多中心模式挑战,后者由平权、生态等思潮驱动。该谱系揭示当前治理格局复杂性与变革动力,指出未来需在历史纵深及身体素养、数字体育等前沿议题拓展。

北京体育大学张晓义教授以区域国别研究背景下的中国-东南亚体育交流研究为题进行报告,他指出当前的交流面临研究基础薄弱、实践模式失衡、合作效能递减等结构性困境。基于多年实地调研,张教授提出建立差异化治理体系,根据东盟国家对中国态度制定精准方案,推动研究范式从宏观叙事向微观实证转型,通过长效调研机制、专业智库建设和体育文化产品开发,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路径创新,服务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目标。

北京体育大学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院长樊铭教授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秘书长、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圣鑫教授主持大会主题报告,并为论坛主题报告专家颁发证书。

10月17日下午进行了分论坛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围绕“国际体育组织治理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体育外交与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国际体育组织人才培养与领导力建设”“气候变化应对与赛事可持续治理”以及“国际体育组织营销与人工智能应用”等主题进行专题报告。分论坛专题报告由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陈燕教授、李晶副教授、谢阶明副教授、管理学院肖林鹏教授和王富百慧教授主持。与会人员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思想碰撞激烈,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本次国际体育组织治理与发展论坛的召开,是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的积极响应,也是着力提升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与参与能力的重要实践。通过学术创新与思想碰撞,论坛为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包容、有效的全球体育治理体系贡献了智慧与方案。

